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9日消息(記者 林師堂) 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提蒙鄉的老長村委會長坡村附近的一片坡地上,有一個名字很是特別的村——豬母村,引起廣大網友注意。
“經過提蒙好多次都不知道還有個豬母村”“很有意思的名,有機會一定去看看”“有沒有知道為什麼叫豬母村的”……網友紛紛留言,對豬母村的村名充滿了好奇。
豬母村村口。記者 林師堂 攝
母豬樂跑“豬母”村生崽
得名原來如此
1月初,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驅車來到陵水提蒙鄉老長村委會,沿着村道駛入豬母村,村民三三兩兩俯身在田地間,忙着照顧冬季瓜菜,此起彼伏的坡地上,小黃牛正在啃着青草,一片寧靜的場景。
為啥要叫豬母村?來到一户村民家前的小院,院內的門框上一塊藍色的地名牌上寫着“豬母村39”,卧牀的大爺見到有人來了,便起身走出房門,親切地打起了招呼,“你好啊,小夥子,來我們豬母村有什麼事嗎?”。
村民家門前藍色的地名牌。記者 林師堂 攝
談吐之間,方才得知,這位老人名叫楊永勁,打從出生起就生活在豬母村,至今已有61年。回憶起孩童的時光,楊永勁深有感觸,原來老長村委會以坡地居多,坡地上滿是樹木和雜草,而長坡村經常會有即將要產崽的母豬,會跑到現在豬母村所在的這塊坡地上,鑽進樹叢和雜草中產崽。
“我在豬母村長大的,原來這塊都是坡地、林地,以前的豬都是放養,餓了它會自己回家,但是每次產豬崽,就要讓人一頓好找。”楊永勁依然記得,兒時的他曾經不止一次看到大人們從附近的長坡村坡地上急匆匆趕來這塊坡地,一邊呼喊着“豬母”,一邊走到坡地上,走進林地間四處觀望,尋找自家出走的母豬。
“從這坡到那坡,要找到自己家的母豬。”楊永勁説,因為周邊其他村的村民們經常到這裏尋找外出產崽的母豬,久而久之,村民們口口相傳黎族哈方言,去那塊坡地找“豬母”,“豬母”逐漸就變成了豬母村,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村民自家養殖的母豬。記者 林師堂 攝
家家户户換新房
日子過得更美好
豬母村距離提蒙鄉3公里左右,是老長村12個自然村的其中一個黎族村落,村民以種植業為主,有着80畝的耕地,38户共148人。村裏路燈、公共廁所、道路旁綠化等配套設施齊全,村民以種養殖和勞務輸出為主,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多年來注重發展特色產業。
“我們的村民以飼養豬為主,種植聖女果、豆角等綠色食品,同時放養黃牛、雞鴨等牲畜。”提蒙鄉老長村委會副書記譚亞強介紹,2018年以前,整個老長村12個自然村共飼養2400多頭豬,豬母村有200多頭。
村民家的“豬圈”。記者 林師堂 攝
同一年,豬母村集中處理了村裏的生活垃圾,合理利用好現有的生活垃圾庫,並規範養殖牲畜,切實改變了以往村中的“髒、亂、差”現象。到了2019年,該村已經全部脱貧,村裏大部分村民紛紛換上了新房,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陵水提蒙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馬宏亮表示,下一步,豬母村將繼續以創建縣級文明村鎮為目標,深化文明村的創建工作,圍繞新農村建設,精心組織,發動廣大村民參與其中,積極爭取多方支持,挖掘自身潛力,走有其自身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
《我們村名有“名堂”》欄目徵集海南有趣村名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6日消息(記者 孫學新 譚琦)每一個村莊,都是故鄉,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但這個我們從小掛在嘴邊的村名,背後有着怎樣的寓意?又承載着怎樣的故事?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推出《我們村名有“名堂”》欄目,邀您一起“為村正名”。
有的村名,以附近的地形地貌來取名;有的村名,以歷史典故來取名,有的村名,以民族特色取名……如果您知道擁有特別名字的村莊,可以在新海南客户端稿件下方評論區留言或者撥打熱線電話966123聯繫我們,記者將逐個探訪這些擁有特別名字的村莊,帶您一起了解村名背後的故事。
掃碼下載新海南客户端
21-01-16 23:19
21-01-16 23:19
21-01-16 22:01
21-01-16 20:54
21-01-16 20:55
掃描下載南海網客户端
掃描關注南海網微信公眾號